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战史堂 Author 战史堂
1941 年 12 月 7 日,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同时,发送了对东南亚的进攻。
在马来半岛上,山下奉文的"脚踏车军团"势如破竹,将英军打得不断南撤。到 1942 年 2 月,日军已经兵临新加坡城下,形势十分危急。
此时皇家海军有一艘名叫"利沃"号(HMS Li Wo)的辅助巡逻舰停泊在新加坡港口。
舰长托马斯 · 威尔金斯中尉接到的命令是装载补给品,撤往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巴达维亚(今雅加达)。
▲"利沃"号的前身是一艘长江客轮,1940 年被英军征用。
▲完成改装后,增加了一门 102mm 舰炮和双联装刘易斯机枪。
"利沃"号在香港建造下水,本来是一艘长江内河客轮,1940 年被皇家海军征调,在新加坡地区执行任务。
它全长 50 米,宽 10 米,排水量 707 吨,航速 12 节,装备一门 4 英寸 102mm 舰炮,一座双联装刘易斯机枪,舰员 84 人。
其实这些舰员大多数是海军预备役人员,也有几名"威尔士亲王"号和"反击"号的幸存者,还有 5 名陆军士兵、两名皇家空军士兵、10 名马来人和 6 名华裔。
2 月 12 号下午,日军派出轰炸机轰炸了新加坡港口,"利沃"号所幸没有受到致命伤害。
第 2 天清晨,"利沃"号跟另一艘辅助巡逻舰"公和"号启程,准备穿越危险的邦加海峡。
然而日军的轰炸机再次发现了这支小船队,"公和"号被炸弹命中,虽然没有被击沉,但也无法赶路了,只得在某个小岛搁浅。
▲舰长威尔金斯中尉
就这样"利沃"号独自踏上了前往巴达维亚的路程。到了 2 月 14 号,"利沃"号正在穿越邦加海峡。
突然瞭望员报告:"前方右舷发现不明船只!" 舰长威尔金斯中尉用望远镜看去,果然有一支运输船和驱逐舰混编船队。
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威尔金斯中尉的心头:那大概率是日军的船!
威尔金斯中尉猜得没错,这支船队是日军准备登陆苏门答腊的运输船队,包括 8 艘运兵船和 3 艘军舰(由良、吹雪和朝雾)。他们正从前方穿过,双方航迹呈 T 字型。
总所周知,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作风是见敌必战,威尔金斯中尉和船员们决心捍卫这个优良作风,"准备接敌"的命令迅速传遍全舰。
▲"由良"号轻巡洋舰。
▲"吹雪"级首舰"吹雪"号。
由于"利沃"号是辅助船只,武备不足,其前甲板的 102mm 火炮仅备弹 13 发,外加 3 发练习弹。
但它的本来就是客轮,因此外形跟军舰差别很大,日军舰队没把这艘小船放在心上,"利沃"号在接近的时候居然没有被阻拦!
等靠近到不足两公里时,"利沃"号的 102mm 主炮瞄准了前方一艘运兵船,打响了第一炮。
然而这发炮弹打近了,没能命中。日军显然没有反应过来,居然没发出任何警报。
"利沃"号趁着这个空挡打出了第 2 发,炮弹擦过那艘运兵船落到了远处。
前两发炮弹形成了跨射,"利沃"号的炮手们迅速调整角度,第 3 发炮弹顺利命中了舰桥下方,引起大火。
▲"利沃"号的舰艏 102mm 舰炮。
反应过来的日军立即命令受伤运兵船左转脱离,其他船只右转还击。由于"利沃"号与运兵船搅得太近。
远处护航的日军驱逐舰担心误伤,忙着走位找角度,迟迟没有开火。
这就给了"利沃"号机会,不断打出穿甲弹、高爆弹,对日军运输船造成了不小的麻烦。
英国水兵们还操起所有机枪步枪一起开火,居然压制住了运兵船上的日军轻火力,不少日军士兵居然跳海逃生。
这时"利沃"号也打光了最后一发炮弹,眼见双方越来越近,舰长威尔金斯中尉并不打算脱离战斗,他命令全速前进,撞击敌舰!
一艘运兵船看出了"利沃"号的打算,使出所有火力试图阻止,但都无济于事。
片刻间只听"嗵"的一声巨响,"利沃"号撞中了这艘运兵船的中间部位,英军士兵趁机扫射日军甲板,几乎不留活口。
▲"利沃"号撞向日军运兵船的场景。
此时日军其他运兵船为驱逐舰让出了位置,密集的炮弹呼啸着向"利沃"号砸来。
"利沃"号开始采用之字形规避炮火,但它在撞击中动力受损,行动很缓慢。
然而日军最初几轮齐射准头不佳,最小的误差都快接近 300 米了,然而随着误差被校准,"利沃"号遭到重创。
第 9 轮齐射后,"利沃"号已经伤痕累累,舰长威尔金斯中尉下令弃船,而他本人则没有逃生,随舰沉没。
此时恼羞成怒的日军开始射击落水的英军幸存者,撞毁救生艇,最后共有 12 人被俘虏,只有 7 人坚持到了战争结束。
▲后来舰长威尔金斯中尉被追授维多利亚勋章。
战争结束后,"利沃"号才被广为人知,为了表彰它的不畏强敌见敌必战的极大勇气和优良作风,舰长威尔金斯中尉被追授维多利亚勋章,其他船员也被追授相应的奖章。